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分析 >> 市场分析 >> 汽车工业 >>正文
汽车新能源战略适合中国汽车产业 值得期待
发布时间:2013-07-29  来源:腾讯专稿 

  一箭双雕,克强经济学的兼顾中长期的新能源刺激战略,适合当前中国汽车产业。

  最近,发改委传出消息,准备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门槛,并辅之以加强管理的战略,以取代过去过于宽泛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显然这是一个既兼顾短期刺激又考虑长远增长的战略思路,其背后,无疑是习李新政下经济发展上的主旋律,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

  在过去几年,中国推出过几次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如2011年的家电汽车下乡,和节能环保惠民补贴政策,对中国低端汽车的发展,尤其是小排放汽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根据不完全统计,有500多万辆汽车,享受到补贴的政策。这个数量接近过去两年汽车市场中销售量的20%,尽管不能说20%的消费者没有新能源补贴,就不购买汽车,但是对于中低端消费人群来说,这种补贴对汽车销售推动和引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农村购车者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几千块钱对于农村购买者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当宣布这个政策将要取消的时候,很多人还是积极抢购的。

  随着去年六月份该政策取消,汽车界一直感到非常的唏嘘,期盼类似政策再度出台。然而在宏观经济总体上趋稳的背景下,这个汽车界呼之欲出的刺激政策,一是并没有真正出来。现在终于看到一线希望,着实让汽车界人士感到多少有一种振奋。

  但是总体上来看,我们应该看到,此次即使出台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同过去的立足短期刺激是不同的,厂家也不应该把它简单地视为一个短期战略,而是应当把它视为一个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并相应制定企业的新能源战略。

  习李新政下的经济发展的战略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即把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相结合,不以牺牲长期战略为前提,拉抬短期战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也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价值观,是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后,作为主政的领导者,应当坚持的一个原则。因为同前几年应对世界级经济危机不同,现在的政策,不需要,也不应该牺牲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而迁就短期利益。汽车新能源补贴战略的调整,正是在这样一个大思路在汽车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和展示。

  针对汽车公司来说,我认为,结合这样一个大的产业发展政策的背景,应当至少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认识清楚,短期、中期新能源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技术发展趋势,既要抓近期可以落实和实施的新能源的技术,又要从构建竞争优势角度,选择中长期合适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实现突破。比如,短期是是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电动能源汽车,或者是其他新能源汽车。

  第二,要明确节能技术的发展途径,比如说在发动机本身,在关键材料,在发动机动力组合方面,究竟做哪些突破。

  第三,不能急功近利,要建立一支专业队伍,并且不能够画地为牢,只是从公司内部寻找到一些人才,而是要整合国内的优秀人才是整个国际人才,像两弹一星一样,用经济力量,整合全球尤其是全国的技术资源,在关键的技术领域当中展开积极的突破。

  中国汽车企业,应当根据中国经济中长期战略的设计和要求,真正拿出资金和资源,在战略层面上,投入足够的精力,来开发和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角度和位置上,下大力气,下大功夫,遍寻国内外世界级的汽车技术,力争在新能源领域当中,有一个质的飞跃和本质性的突破。这才是当前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和希望看到的结果。

  事实上,在今天很多汽车产业节能环保技术本身已经非常成熟了,或者说虽然还不成熟,但是在原理上已经非常清楚,关键是在制造工艺和制造方式上要有所突破。这样一种技术突破,总体上其实可以在汽车企业把握和控制的范围之内。关键是要聚焦精力,排除官僚主义,真正整合到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优势的环境予以积极的开发。

  从这个角度出发,国家提高产业战略门槛,提高新能源门槛,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监督和控制,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适当的扶持和积极的引导,正好可以起到对中国企业节能环保技术非常实际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个高门槛,也能够帮助汽车厂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聚焦在都能够中长期产生效益的基础领域当中,实现本质性的突破。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类似政策,其实可以推而广之。将这种兼顾中长期与短期的温和刺激战略,应用在各个决定中国未来的关键领域中,针对这些领域,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补贴,推动企业,在宏观政策刺激下,制定正确的技术战略和投资方案,从而,创造出中国新的经济高效益高质量增长极。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很乐见汽车工业的新能源新补贴政策早日出台。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