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分析 >> 市场分析 >> 正文
机器人会造成人类大规模失业吗
发布时间:2014-01-02  来源:中国工业网 
  只是我们需要持续提高工科教育水平,并鼓励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成长。未来机器人生产的领域中,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随着计算机、电机、传感器和控制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复性劳动被机器取代。有人担心说机器人是不是会造成人类的大规模失业呢?当然不会。
  
  机器人与工人“抢饭碗”
  
  “用工成本不断在涨,电价、废钢和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深感竞争生存压力。”1日,拿着去年的账本,鄂州吴城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俊元唏嘘不已:“公司人力成本每年约以20%的速度上涨。”

  面临压力的并非吴城钢铁公司一家。省统计局工业处副处长乐友来说,成本上升已成为制约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2013年9月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品毛利率为14.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20位,比2008年下降3位。
  
  2013年,省发改委对500多家企业调研结果表明,40.3%的企业认为我省综合成本高于沿海省份,34%的企业认为与沿海持平,另外25.7%的企业认为低于沿海。反映成本较高的,集中在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行业。

  湖北统计资料表明,2012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管理、财务、销售三项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同时,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省发改委研究报告显示,企业人力资源低成本优势正在变小。总体上看,我省社会平均工资仍然低于沿海1000元左右。受调查企业人均月工资为2770元,深圳市社会平均工资每月4000左右,东莞市每月3500元左右。随着沿海产业向内陆逐步转移,内陆和沿海逐渐进入了劳动力拼抢时期,加之生活成本不断上涨,使劳工工资出现了“同时上涨、内陆地区上涨更快”的现象。

  从2012年到2013年,“蓝领”工人工资上涨30%。武汉和美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伊少平说,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制造业“低劳动力成本”生产模式难以为继,较有效的办法是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据了解,目前在我省一些企业,已悄然出现工业机器人使用增多,并与工人“抢饭碗”的现象。

  中国人要和机器抢饭碗吗?
  
  很多人看过《终结者》之类电影之后,就会对机器人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机器人可以很容易地取代人进行劳动。这是不现实的。

  一个由工人来生产机械零件的工厂,如果要改变机械零件的生产工序,会怎么做呢?车间主任会让技术员分解工序,然后把工人叫过来开个会,把图纸下发,让技术员讲解生产工序。这个事情可能一个小时就做完了。而机器人就没这么简单。

  工业机器人进行工作,需要事先进行编程,需要把每道工序编写进入主控计算机。这就需要一些技术人员随时根据零件的需求对机器人重新编程。

  因此,越是小批量,越是要求灵活制造的产品,就越依赖人工。让机器来生产这类产品,必须要采用专门设计的机器人,并为工序编写计算机程序,试验运行,并最终推广到整条流水线。

  现在很多机电产品,往往几个月就要变更型号,修改生产流程。如果机器人更广泛地应用制造业,那么仅仅依靠机器人厂商的技术人员,是不可能满足所有商业用户需求的。如果要采用机器人进行大规模生产,就需要有海量的高端技术人员,在各个生产企业中组成机器人支持部门,为新的产品快速编写生产程序,保证在生产流程变更时生产线的闲置时间达到最小。同时,工业机器人还需要定期维护、修理、替换部件等等。

  因此,人工生产向机器人生产转变的过程中,就需要海量的通晓程序设计、控制理论和实际工业生产流程的人才。这对各国的工科教育体系都是极大的挑战。

  这种所需的人才,即便在美国,大多数大学目前也都不能够批量产出。对于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中国而言,就更加须要改良了。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水平,提高工科学生动手实践的学时数、建立完善的助教制度。

  但是中国也并非全然是劣势。中国的人力成本相较于美国还是比较低的。而且短期内也看不到中国人力成本追上美国的可能性。能够满足未来机器人生产的技术人员,在美国年薪可能要达到6到8万美元。把这个工资砍掉一半,也就是达到每年18到24万人民币,5-10年内这个价位在中国应该还是个比较有诱惑力的工资水平。换句话说,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雇两三个人来和美国的一个人来竞争。中国每年毕业的工科学生数量要远远超过美国,这种方面的供给是不成问题的。即便是通过中国相对落后的工科教育体系来进行培训,两三个中国工程师也绝对可以战胜美国一个工程师。

  此外,美国的教育体系也培养着大量的中国学生。实际上很多中国学生并不喜欢美国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和文化氛围。他们之中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回国,还是因为国内工资太低,也没有特别合适的岗位。如果中国未来相关产业能有大量的高端技术岗位出现,这些接受美国工程教育的人才也会有很多返回国内任职。

  美国新兴工程技术岗位中,外国技术移民已经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未来机器人生产体系所产生的技术岗位,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大量的中国技术移民。因此,只要国内企业愿意出与国外类似水平的工资,也就可以招到一批富有经验的技术骨干。

  所以,从人才的角度讲,中国制造业未来完全可以与美国一战。

  外国厂商可以采购到的,中国厂商一样能采购到。因此,从硬件技术上讲,并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门槛。从技术角度讲,机器人是一个综合学科。机器人生产厂家往往并不自己生产电机、传感器、计算机。而是采购专业生产商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纯粹的民用品。在软件技术上,工业机器人涉及自动控制、系统辨识、模式识别、机器视觉等方面。工业机器人所需的理论,在国内外都是发展较为成熟的,只是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的开发。中国研发人员在这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劣势。与之前所述一样,我国的技术人员就算水平不如美国,也可以依靠较低的人工成本获得竞争优势。而随着经济发展,虽然我国人力成本会上升,教育的投入也会逐步加大,我国大学的教育水平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