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分析 >> 市场分析 >> 仪器仪表 >>正文
我国工业机器人尚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
发布时间:2013-10-18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网 

  中国成机器人销售增长最快市场

  虽然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也促进了制造业自动化的发展,使得我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购买国。各大机器人生产商现在都云集上海,希望好好抓住这一迅速增长的商机。

  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系主任王志良说,中国各行业花了不少时间来适应自动化,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发现,机器人不仅能提高质量,还能增加效益。

  他说,致力于中国机器人研究的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5年。这背后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国近年劳动力成本的迅速提高。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富士康公司已制定了到明年增加100万个机器人的计划。这一潮流已经不仅仅限于工厂制造领域。

  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在智能制造

  近年来,制造业领域对机器人、智能装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中国制造业正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机器人在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显著的信号,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光靠自身产业本身是不行的,要靠新兴技术的引领和带动,这也是人们对新兴技术关注和重视的主要原因,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将在传统产业的升级中发挥主导作用。

  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来看,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但那时由于美国缺乏应用市场,其机器人产业发展一直处于较慢水平。而此时的日本由于二战时期在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当时的日本工业基础也比较好,就开始购买美国的机器人,并进行模仿。到了70年代,日本成为全世界机器人需求最大的国家,很快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反超美国。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自主创新必须依靠应用市场,应用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对记者提到。由此可见,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打开智能制造的应用市场。

  决定一个国家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有几个因素:其一,它是国家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要生产要求很高的高端设备,或在高温、高腐蚀等恶劣的环境下,人工无法完成,就需要机器人来完成;其二,当人工能效太低时,人的单位能效与之相比差十几二十倍,就需要使用机器人或自动化的装备来生产制造;第三,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迎来了新的外部环境,对智能制造来讲是一个推动力。

  我国工业机器人尚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

  智慧制造的范围很广,机器人都是智慧制造的典型代表,同时一些自动化、智能化的制造技术都属于智慧制造的核心。虽然现在机器人产业在世界上已经非常成熟而且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国内仍处于快速起步的发展阶段。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先后涌现出新松机器人、广数、博实自动化、埃夫特(奇瑞装备)、巨一焊接、沃迪、青岛软控等近60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企业。骨干企业有沈阳新松、广州数控以及昆山华恒,其他企业还处于小规模、作坊式生产。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领航者,新松公司也只占据了10%左右的市场份额。

  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关键核心部件研发亟待突破。一是基本掌握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包括本体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但总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相当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处于一种单件小批量的生产状态,产品性价比较低。二是关键核心部件受制于人。亟需攻克长期依赖进口、一直受制于人的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部件等技术难题。

  伴随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的迅猛增长,工业机器人企业良莠不齐的情况势必造成质低价廉的恶性竞争。行业缺乏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标准;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部门主管工业机器人政策规划、行业标准制定;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亟需研究制定,以提升国内企业对市场的信心、限制海外企业过度扩张;需要培育建立工业机器人标准和质量认证机构,提升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总结:中国与如美国、德国、欧洲、日本等任何一个工业化后期的国家相比,现在还不在一个层面上,在某些核心领域上的制造业竞争力与之相比至少相差20-30年。但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后期国家都是通过模仿这条路走过来的,我们也不能排斥模仿,前人走过的路需要借鉴吸收。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模仿,也要鼓励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有创新才能够有超越。如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很好,包括机器人行业正在集中力量努力打开应用市场,应用市场打开以后,产业在3到5年内会很快发展起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