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分析 >> 市场分析 >> 电工电气 >>正文
中国光伏产业须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发布时间:2013-04-10  来源:百方网 

  2013年3月,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这个中国光伏产业的龙头老大在9家中国银行的压力下被法院勒令破产重整。这是中国首家大型太阳能企业宣告破产,也是迄今为止世界太阳能业界中规模最大的一桩破产案。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4月5日报道称,曾经红极一时的无锡尚德2001年创建,仅用10年时间便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厂商。公司2005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最高曾达到160亿美元。

  尚德迅速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中国各地政府、大小企业和投资者对光伏产业趋之若鹜。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太阳能组件生产厂商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涌现。

  产能过剩利润缩减

  报道称,自2005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制造呈爆炸式增长。从2008年到2012年的短短5年里,中国光伏产品制造能力提升了10倍,其后果却是产能严重过剩。

  产能过剩导致太阳能组件的价格暴跌,仅在过去两年,国际市场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就下跌了66%,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自身和整个国际光伏产业的效益。

  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的毛利率均不到1%,有的甚至为负。在光伏行业中,毛利率低于10%就难以盈利。中国十大光伏企业累计负债高达1100亿元人民币。尚德在破产时净亏损16亿美元。

  出口遇阻内销也难

  报道指出,中国光伏行业的一大困境是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产品出口率在90%以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下降。进入2011年,美国和欧盟等主要中国光伏产品进口市场加大了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力度。而欧盟也有可能效仿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但中国光伏行业的真正问题并非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围剿,而是其自身内部。

  在出口受挫的情况下,中国的光伏企业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希望政府出台新的措施,刺激国内市场对太阳能的消费。实际上,中国中央政府的确在加大努力吸收部分过剩的产能。但如果产能降不下来,政府所做的也是杯水车薪。此外,中国电网和电力输送配套设施的限制也成为瓶颈,限制了中国光伏电力的发展。

  重视规模忽视创新

  几年前,在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的时候,很多业内人士都曾认为,中国企业参与竞争将有利于太阳能领域的技术革新,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但事实却是中国企业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而非技术革新。

  长期以来,中国的光伏企业,无论大小,一直遵循相同的发展模式。它们在地方政府扶植下从国有银行获得大量低息贷款,然后从国外采购生产设备,建越来越大的厂房,生产常规太阳能组件,却很少将精力用于研发。

  事实上,自中国企业大举进军光伏产业以来,业内就鲜有重大的技术突破。一些业界人士认为,中国光伏厂商肆无忌惮地扩张生产规模使整个行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扼杀了技术创新。

  改变模式前景光明

  业内人士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光伏业正在经历一段痛苦的重新整合时期,目前光伏行业的困境是暂时性的。

  然而,对于中国光伏行业来说,要想真正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将过剩的产能降下来。

  报道称,解决产能过剩是中国新一届领导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归根结底是要改革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使其从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转变成靠市场主导的消费拉动。

  的确,这种改变将不会是容易的。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