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人物访谈 >> 业界精英 >> 农业机械 >>正文
农机手胡林飞的“农场梦”
发布时间:2013-05-28  来源:安徽日报 

  5月25日上午,在徽州区西溪南镇的一片麦田里,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如同一把巨大的铲子缓缓推进,“吃进”麦穗和秸秆,“咀嚼”后留下麦粒,“吐出”已经嚼碎的秸秆。

  “昨天傍晚我自家的收割机变速箱坏了,只好临时从休宁雇了一台收割机来。

  天气预报说明后天可能有雨,我家的麦田才收了一半,心里急啊。”在麦田不远处的一间仓库里,胡林飞一边修着收割机,一边与记者聊了起来。

  “你还会修机器? ”“会啊,我本来就是开收割机的。只不过配件我们当地买不到,估计下午厂家才能把货送到,顺利的话今晚可以干个通宵。 ”聊天中,记者得知今年44岁的胡林飞从2006年起,租了外地老板的一台收割机,开始走南闯北当起“麦客”,每年可挣15万元左右。2009年,老胡用攒下的钱买了收割机、拖拉机等10多台套大小机械,成立了徽州区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自己当起了老板兼农机手。

  “这些年我跑遍了华东省份,最远到过广西。说实话,每次开着收割机在田里作业时,常想自己能拥有这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多好。 ”老胡说,看着自己村里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种田的越来越少,许多农田成了抛荒地,心里便有了承包种田的念头。后来,老胡见几位一起当过“麦客”的浙江朋友都返乡承包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更加坚定了信心。2011年起,老胡先后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本村及邻近的西溪南镇460多农户的近千亩农田,其中抛荒田就有近一半。

  “开始承包时每亩农田的年租金才100多元,去年涨到了400元,而且种粮补贴归原来的农户。 ”面对农田租金、农资、劳动力等成本上涨,老胡从去年起开始尝试小麦和水稻双季耕种。 “我们这里没有种小麦的传统,以前都是油菜和水稻双季耕种,可我一算,小麦产量高、抗病性强,而且便于机械化作业,收入肯定超过油菜。 ”老胡说,目前每亩农田平均可收小麦600斤、水稻1000斤,按收购保护价刨去成本,每亩至少可赚400元。

  老胡和儿子都是农机手,夏收夏种时节两人轮流作业,白天夜里连轴转,妻子则负责张罗后勤保障和平时的田间管理。 “天气好的话,小麦最多两天两晚能颗粒归仓。没有机耕机收,我们一家人辛辛苦苦最多只能种三四亩田。 ”老胡说,他的农机合作社还为周边的2500多亩农田提供服务,每亩纯收入四五十元。

  “现在中央重视农业,种粮有补贴、有政策性保险、有收购保护价,购买农机也有补贴,办家庭农场风险相对较小。 ”老胡说,山区本身耕地少,外出务工的人多,特别需要种植大户进行规模经营,但希望一些惠农政策和服务能落实。他举例说,当地种小麦不能享受农业政策性保险,而且当地粮食部门也不收购小麦,只能运到外地去卖。

  “尽管也有资金难等一些问题,但我对中央政策特别有信心。 ”老胡说,等“三夏”一过,准备再流转一些农田,并添置一台大型拖拉机,把自己的“农场梦”做得更大。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