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分析 >> 中机院观点 >> 船  舶 >>正文
海工装备:本土化成果显著 目标高端市场
发布时间:2013-09-12  来源:中国工业网 

  海工装备本土化成果显著
 
  我国海上开发的项目投资不少,最后的收益却不是很乐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花很多钱从国外进口设备进行海洋项目开发。不过,近日“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仅提振了业内人士的信心,也使海洋技术设备本土化再次成为海洋技术领域热议的话题。该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
 
  “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表示:“国家给予了‘蛟龙号’大量投入。通过‘蛟龙号’的研制,我们带动了很多国内设备的发展,这些设备下一步都将实现产业化。‘蛟龙号’将于未来5年在海上进行实验性应用。所有这些在海上的设备将全部都能由我们中国企业来研发供应。当然这还显示出我们整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都在提高。”
 
  目标定位高端市场
 
  今年以来,中国海工装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可圈可点。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在全球海工装备总额为330亿美元的订单中,中国企业新签订单额达80亿美元,仅次于韩国企业的140亿美元,超过了新加坡企业的45亿美元。
 
  以钻井平台为例,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承接各类海工钻井平台24座(艘),合同金额近55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约54.2%和41.2%。这一数字比2012年有了极大增长。2012年全年中国承接的各类海工装备(海工辅助船除外)为30座(艘),其中钻井平台(船)13座,价值不过80亿美元,仅占全球的13.3%。
 
  不过,海工装备业还需冷思考。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一针见血地指出:“总体而言,中国企业仍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下端。”
 
  中船工业经研中心的统计显示,上半年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订单占我国企业全部订单数量的62%。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深水装备市场仍然被韩国牢牢掌控,深水的浮式生产装备订单占据其总订单的40%。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罗续业表示,中国与国外海洋技术的差距仍在高端海工装备领域。他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投资很大。投入了相当一部分资金研发自主海洋设备。这种差距在缩小但仍然存在。我们做过一个调查,中国市场上所用的高端设备大部分依靠进口。这也是国际展商看好中国市场的一个原因。对海洋产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海洋技术,而对海洋技术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装备。中国已经加大了自主创新研发力度,相信未来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可能再过几年,这个展会还在中国举办的话,一半以上参展商都将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海洋设备企业。”
 

关键词: 海工 装备 高端市场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