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新兴产业 >> 曝光台 >> 正文
设备老化 违规操作 氨制冷何时告别麻烦“祸主”
发布时间:2013-09-29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自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液氨泄露引发爆炸和重特大火灾事故以来,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要求利用6-9月份的时间在全国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然而液氨泄漏事件还是频繁发生,造成安全事故。

  事件回顾

  “6·3吉林宝源丰禽业发生液氨泄漏引发爆炸事件”的烟火尚未完全散去,8月1日,金坛市西城路上的国忠冷库发生氨气泄露事故,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8月6日10时05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祥龙大酒店对面一冷库氨气发生泄漏,且泄漏量大,严重危及周边居民区安全,情况紧急。官兵们深入冷库房内部,对阀门实施关闭处理,险情得到成功处置。

  8月7日清晨,固镇经济开发区内的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冷库发生液氨泄漏,厂内一名女工因吸入有毒气体入院治疗。

  9月3日上午11时42分,陕西安康市高新区瑞雪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瑞雪食品”)厂房发生液氨泄漏,由于事发时现场人员和财物都转移得较为及时,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就在8月31日上午11时许,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简称“翁牌实业”)冷库发生重大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5人重伤、20人轻伤的惨痛结果。

  探因 氨制冷“隐患点”较多

  关键词:设备老化,违规安装操作

  “我们的制冷系统管道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再加上液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这两个原因可能导致了最终的管道破裂。”关于此次事故,瑞雪食品厂方回应称是由于冷库的管道破裂造成的。

  据现场消防人员介绍,两天前瑞雪食品厂方已经发现冷库有液氨泄漏的现象,并及时撤离了工作人员,转移了现场的财物,但并未上报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而针对翁牌实业的液氨泄漏事件,据调查,事故直接原因系公司生产厂房内液氨管路系统管帽脱落,引起液氨泄漏,导致加工车间内的操作人员伤亡。

  9月4日,上海安监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翁牌实业在主体建筑竣工验收后,违规建设加工车间,占用消防通道,“事发车间系由该公司业主自画草图设计、邀请无资质人员施工建设、招用未经培训的人员组织生产”。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翁牌实业液氨泄漏事故发生后,为翁牌实业安装制冷系统的上海某制冷公司非常担心是自身安装问题所致,但经过调查,该制冷公司承建的部分符合规范,出现问题的是翁牌实业自己私自改造的部分。

  “瑞雪食品制冷管路使用很长时间、翁牌实业制冷系统管帽脱落,由此可见,泄漏事故很多都是设备老化、未及时检修所致。因为整个氨制冷系统的管路较长,连接点很多,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点’也相对较多。”业内人士分析道。

  观点 加强系统“体检”

  关键词:相关法规缺失

  业内人士称,自“6·3吉林宝源丰禽业液氨泄漏引发爆炸”事件发生后,整个行业确实有所思考,相关部门也对氨制冷系统的审批及检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避免在人群密集区建设新的氨系统冷库。甚至很多准备上马氨制冷项目的企业也改而转为氟制冷,而原有老系统的检查工作也成为地方机关及众多企业的重点工作。

  “在目前的制冷设备行业,由于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等优势,氨制冷系统的应用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神舟”)总经理宋明刚说,随着城市的扩建,部分原来建在空旷区的液氨冷库,目前已位于市区,人流密集,有的设备也已经老化,存在的安全隐患很大,而与此同时,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对这些冷库进行巡检、保养或要求退市等。

  虽然当前各地相关监管部门都加强了对系统的检测与巡查,但在宋明刚看来,所谓的相关部门监管和巡查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是只检查压力容器是否在合格范围内,因为检测人员很多本身就对制冷系统的专业知识没有系统的认识,即便有隐患也很难发现。

  针对该问题,河南千年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洪波提议,可由政府职能部门出资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大型冷藏冷冻企业,特别是氨制冷剂使用量较多的企业,进行强制的定期安全年检和评估。另外,可以从设备企业的设计资质、安装资质等方面做评估,给客户更多好的选择。

  “如果老系统泄漏难以根本解决,当前比较现实可行的就是在机房安装报警、探测和防御系统等避免泄漏造成重大损失。”宋明刚说,目前氨制冷行业的一些企业尚没有检测、防御系统,仍依靠人来判断有无泄漏事故,这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

  “另外,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让企业认识到日常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聘请高素质、专业的设备操作工等,一旦发生氨泄漏事件,能够及时正确处理。”烟台冰轮制冷空调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宝峰谈道。

  学习 国外也用氨制冷,但人家管理很严格

  关键词:操作规范 管理严格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氟不如氨,氟利昂22破坏臭氧层,到2030年禁止使用。氨是环保的,对大气没有污染。”刘向群介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在使用氨制冷,比如日本,“但人家管理非常严格,氨液超过100公斤就会受到各种操作规范限制,且储罐不能放在房间里。我们有些企业冷库储存的氨液达到50吨、100吨,却什么都不在乎。冷库设计规范中规定了液氨储量不能超过40吨,这个数已经非常可怕了,像吉林宝源丰大火,冷库里的液氨至少50吨,也没有按照规范操作。”

  刘向群认为,液氨冷库的不规范操作存在于各个环节,“有证的输给了没证的”,本来是需要严格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却主要靠无证游击队施工,的确是很危险,企业往往只认便宜,比如在安装过程中,如果使用有压力管道许可资质的管道安装工人,月工资要开到8000元,如果随便找个工人,月工资开到3000元就可以了。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人,焊接技术可能无法达到要求,带来安全隐患。

  “无论是氨制冷还是氟制冷,国家应该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毕竟人命关天。”让刘向群忧心忡忡的还有,新建冷库开始做环评,前些年未经过环评的冷库,由于设备老化,不能得到专业人士及时检修,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大,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要求这些冷库退市。

  济南环保设计院孙先生也表示,随着城市的扩建,部分原来建在空旷区的液氨冷库,目前已位于市区,人流密集,安全隐患大,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巡查力度,予以拆除或整改。

  期待 标准出台

  关键词:规范 监管

  记者分别查阅国家安监总局网站的法律法规标准一栏下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标准后,均未找到针对液氨这种危险化学品的专门性法规。而细化到法律法规中的危险化学品一栏中,除了和危险化学品有关的法律法规之外,亦无针对液氨这种危险化学品的专门性法规。具体到规范条文内容,记者从2013年版的《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中获悉,仅仅对液氨的最低年设计使用量提出了360吨/年的要求,并无更详细内容可追溯。

  从地方层面来看,只有北京市、山东省、辽宁省大连市、四川广元等为数不多的地区分别制定了相对具体的地方管理规定。以北京为例,记者通过官方渠道获悉,今年5月,北京市刚刚出台了《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这部规范被官方称为是“填补了北京市涉氨单位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管理及技术防护的空白”。

  从制度层面来说,我国针对液氨单一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充足,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液氨事故发生之后,地方政府也多以通知的形式强调生产安全,加上安全规范的执行力不够,监管的靴子更难落地。

  重大事故的背后,除了零星的地方、企业自行制定了标准不一的管理规范,国家层面尚无针对性的液氨管理规范面世。我们希望,未来继续制定液氨单一产品的安全管理条例,同时督促管理条例的落实,必须责任到人。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更多>>推荐报告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