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产经数据 >> 最新 >> 电工电气 >>正文
国内光伏行业洗牌成定局
发布时间:2012-12-24 15:21:43  来源:中国贸易报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举行例会时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光伏产品遭到美国、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双反”调查,众多企业停产或倒闭。同时,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陆续出台。


政策利好频出


今年的光伏业,没有最冷只有更冷。


最近,英利、晶澳、晶科等国内光伏企业纷纷公布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均不乐观,仍然是“亏”字当头。


屋漏偏逢连夜雨。继欧美“双反”调查之后,作为新兴市场的印度也对来自中国大陆的太阳能电池提起了反倾销调查,使本已“寒意冷冷”的光伏产业再次“雪上加霜”。


10月末,国家电网表示,光伏发电可允许并网,并制定了相应的准入标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获准入标准无疑为中国惨淡的光伏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给予了中国光伏企业一把打开国内市场的“钥匙”。


11月5日,中国商务部就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提出与欧盟及其相关成员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同时,与其他三部委联合36家银行召开研讨会讨论了光伏扶持议题。


在本次光伏产业的研讨会上透露出以下几方面的信息:联合金融机构,为有实力上规模的出口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出台光伏行业的强制认证和检测制度,提高光伏产业门槛,解决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并规范出口秩序;建立行业联盟,希望举行多边会谈,在出口方面提高话语权并扩大出口额。


沈丹阳还透露商务部采取的4项措施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包括:第一,积极帮助光伏企业应对国外的“双反”调查;第二,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争取在国际光伏市场上保持合理的份额;第三,采取措施规范光伏产业的进出口秩序;第四,推动光伏行业与欧洲、美国的光伏产业加强国际合作。


碳市场推动产业发展


“目前,国内能源行业集中了许多国有企业,但为了更好地促进能源产业稳健发展,我认为还是应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能源行业。未来分布式能源、碳交易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可以促进更多民营发电企业、民营光伏企业的发展。在有了更加市场化的价格体系和多元化的产权体系之后,中国的能源结构才能得到更好地优化。”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表示。


在他看来,碳交易以及碳金融市场,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新能源产业的价值发现、帮助相关企业进行风险规避等等。


与此同时,梅德文表示,光伏产业发展要想突破瓶颈需要在政府补贴和市场机制之间做出重新思考,即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时,政府补贴与市场机制之间如何做到协调发展。“我们需要更多地从政策安排上做反思,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发挥金融产品的作用,只有依靠这种市场机制、金融手段才能够真正地培养那些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才能真正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梅德文说。


此外,关于光伏产业遇到的困难和将来的发展,梅德文认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一个自身的规律。“以光伏产品从第一代技术到第二代技术的升级为例。目前,中国企业更多地是使用第一代技术,但在经历过现在这样的危机状况之后,可能新一代技术的光伏企业和光伏产业会得到发展。” 梅德文说。


拉动市场是关键


“最近,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围击中国企业,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企业在光伏行业的竞争力。此前,光伏产业纯粹从扩大投资规模的角度发展,但是,领军的中国光伏企业在成本上、在技术层面上都应该站在行业前列。”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CTO刘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2008年太阳能电池价格为21元/瓦,现在价格不到4元/瓦,每年太阳能产品成本都在下降,幅度在40%至50%。在欧美和非洲、亚洲很多地方,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已经跟传统能源发电的成本不相上下,甚至是更低。


但是,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桎梏并不来自于技术和资金,而是终端市场缓慢的拓展速度。


“过去几年,特别是今年,光伏产业依靠投资带动发展,企业将大量的投资放在生产制造环节,忽略了对市场的培育,接下来,我们更需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市场开拓方面,用市场拉动对产能的需求。”刘勇说。促进消费市场并非易事。“一般来讲,现在家电产品的使用年限是5年左右,但是如果选用节能环保技术的家电产品,比如光伏电视,使用年限一般都在几十年,从目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讲,如果一个产品使用几十年是难以想象的。企业和政府各界还要做出许多努力才能扭转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高宏玲表示。


此外,由于光伏产品在终端消费市场的售后维修体系尚不健全,在出现问题之后,如何保障消费者的维修服务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报记者 邢梦宇)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