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农业机械 >>正文
天急人不急 河南酣战“三夏”再迎丰收
发布时间:2013-06-26  来源:中国农机新闻网 

  6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河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采访时,局长张开伦刚刚陪同河南省副省长王铁从河南省最北的安阳、濮阳两处麦收一线视察回来。这两地麦收结束,河南全省的麦收工作便已宣告收尾,河南的“三夏”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今年河南的夏粮生产并不算十分顺利,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张开伦说,“凭借着管理部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充足的前期谋划、准备,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农业、农机战线全体人员的努力,河南妥善解决了收获季节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夏粮再次实现了平稳、有序收获,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

  稳字当头 科学调度迎战极端天气

  今年,河南的夏粮生产从年初开始就并不平静,天气条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今春开始,河南的气温就一直忽高忽低,让农机管理部门很难准确预测夏粮收获的具体时点。由于积温不足,河南本预测今年夏粮收获将有所推迟,不料5月26—27日的一场大雨,让该省南部地区的小麦突然集中成熟。

  “这场降雨量大、范围广,平均降水量达到了80毫米。这种降雨在河南当地被称为‘送殡雨’,降水后天一放晴,小麦立刻成熟。”张开伦说。河南当地的一句老话“蚕老一时,麦熟一晌”,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小麦收获的紧迫状况,驻马店、南阳、信阳、平顶山、许昌、周口、漯河……占到全国小麦产量四分之一的河南,一半的小麦在同时呼唤着收割机。

  由于小麦的收获时间极短,小麦集中成熟一定程度上打乱了麦收的常规秩序,也让这些地区的订单作业难以按部就班地实现,局部地区还面临着阶段性的机具短缺。不过,这并未让河南省农机管理部门产生丝毫慌乱。比这还严重的情况,他们在三年前就遇到过。

  “2010年,河南遭遇极端天气,几乎是全省范围内小麦集中成熟,当时河南省农机管理部门会同有关单位集中调度,连续3天每天的收割面积都超过了一千万亩。”张开伦说,“有了这样的经验,今年我们很早就已经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麦收前也集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因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麦收紧急情况,河南省提早进行准备,特事特办,对已经不再重点补贴的小麦机放开农机购置补贴,全省新增补贴收割机1.4万台,同时也加大了从省外引进跨区作业收割机的力度,共引进省外收割机1.5万台,比去年增加了5000台,全省投入“三夏”会战的收割机总量达到了16万台,有效保证了机具供应。同时,河南还加大了天气、麦收进度、各地供需情况等麦收信息的发布力度,设立各类农机服务站471个,组织上万名农机技术服务人员投入“三夏”服务,并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集中会战和分散作业相结合,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优势,对局部机具紧缺地区进行规模支援,夏粮收获和秋粮播种任务平稳、顺利完成。

  组织有方 “三夏”工作新特点频现

  今年“三夏”,河南省除投入收割机数量创下历史纪录,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夏玉米机播率达到了84%,实时播种率也创下历史新高。据了解,河南玉米贴茬实时播种的机械化条件其实早已具备,但农民相对习惯的播种习惯和生产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今年实时播种水平的迅速攀升,很大程度上是麦熟前的那场大雨帮了忙。“雨水足、墒情好,虽然这场大雨给麦收带来了一定麻烦,却很有利于玉米播种。”张开伦说。

  夏收期间,河南秸秆机械化综合处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秸秆还田、收集、打捆等技术大面积应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了不同的秸秆回收利用出路,秸秆焚烧现象明显减少。而河南的小麦机收水平也再创历史纪录,达到了惊人的98%,超过去年一个百分点,河南虽然被不利天气打乱了麦收计划,但却应对及时、措施有力,使今年成为麦收秩序井然、夏粮生产环境较好的一年。

  河南夏粮生产得力,离不开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业、农机主管部门的得力指挥、协调。河南省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多次研究部署“三夏”工作,并亲临麦收一线指导生产。河南省副省长王铁自始至终深入田间地头检查督导,各级党委、政府也都成立了小麦跨区机收领导小组,“三夏”期间,各地主要领导深入一线,为夏粮收获提供保障。

  提到组织有方,就不得不说河南省农机跨区作业信息网络和智能调度平台的运用。该平台是运用互联网、手机、固定电话、3G技术、GPS等多种新技术综合建立起的跨区机收信息公共平台,去年首次投入使用。今年,河南全省11个市54个县,有2万台联合收割机都已经装上了GPS卫星定位装置,成为跨区作业信息网络的信息采集终端。通过该平台,河南省农机局可直观地掌握收割机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状态,合理进行机具调度。同时,河南省农机局今年还为该系统新增了缺油和机具故障两个求助功能。农机手在遇到困难时,只需按下相应的按钮,农机部门就能安排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服务。

  在山东省阳谷县进行作业的河南机手老石,一行23辆收割机上有3辆安装了GPS。在跨区过程中,与其他20辆相比,安装GPS的3辆车让老石省了不少心,不但路上遇到问题马上就能得到响应,机具的位置和行程也尽在掌握,其他车辆老石则需一一打电话询问相关信息。跨区作业结束后,老石一直后悔安少了。

  除了更精确地掌握信息,更科学地调度机具,河南省今年保障“三夏”跨区作业的“常规动作”也一样不少。河南省农机局会同交通、气象、公安、石油等部门,全力为机手作业保驾护航。“三夏”期间,累计印发《跨区机收作业证》9万多张,严格落实农机免收过路过桥费、农机优惠供油等优惠政策,并为农机手及时发送气象、作业需求等相关信息,尽最大努力保障了农机作业的顺利进行。

  前路任重 烘干、植保即将破题

  作为全国麦收任务最重的省,河南已在多年的“三夏”会战中磨练得游刃有余。谈到其间的经验和体会,从事多年农机化管理工作的张开伦将其归结为“三动”——市场驱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其核心,还是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的和谐互动。

  “每年的‘三夏’生产,其实任务都很重,我们的工作落脚点是既要保证机手的合理收益,又要确保小麦的及时收割。如何寻求一个平衡点,其实并不容易。”张开伦表示,在历年的“三夏”机收过程中,无法同时兼顾机手利益和夏粮收获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出现过,现在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找准管理部门在夏收工作中的定位。政府的工作手段立足于信息引导、应急调度,而非‘大包大揽’的行政命令。对于市场行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不要过多干涉。“现在小麦收割机的保有量越来越多,完全可以满足夏粮机收的需求,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机手由于水平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自然有赚有赔。这个情况你怎么调节?就应该由市场去调节,管理部门要做的,是保障环境和制度的公平公正,及时了解农民和机手的诉求,做一个服务性的政府。”

  在“三夏”工作取得突出成果的当下,张开伦表示,河南今后发展夏粮生产的突破口可以落在粮食烘干和植保新技术上。

  “最近几年异常、极端天气多发,每年应对起来也确实颇费周章。而随着土地流转和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成为方向,粮食烘干技术和设备亟需破题。”张开伦举例说,一些发达国家的粮食烘干率占粮食总产量的九成以上,我国的发展水平与其相比还处于萌芽阶段。“现在一家一户进行晒粮,数量有限尚可应付。今后粮食生产成了规模,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起来,没有烘干设备是不行的。”

  为此,河南今年对粮食烘干机实行了累加补贴,并选择一些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作为试点,大力引导、支持发展粮食烘干。同时,由于我国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较低、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经济效益不稳定,从粮食规模生产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角度考虑,小型遥控飞机等先进植保机械也将成为河南今后优先发展的机具类型。

  同时,河南还将进一步发力农机合作社建设。“今年河南夏收出现的突发情况,需要大规模调机应急,如果一家一户地联系机手,农机部门人再多也不够,没有合作社,这工作怎么开展得下去?”张开伦说,“农机合作社今后不但是农机作业的主力,还将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河南目前已经建成4800个合作社,数量全国第一,但发展潜力仍然十足。我们会继续支持农业、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让这支农机生力军不断壮大起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