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轨道交通 >>正文
勇于进取 积极创新 “成都造”轨道交通部件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13-09-22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行驶在新二环高架之上,在某些路段两旁,半透明磨砂板映入眼帘——这就是为了解决噪音问题而设置的声屏障,整个二环上的声屏障连起来有3公里;在同样条件下,它比普通隔音材料再降噪3—5分贝。

  这些声屏障产自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他们不断创新,在轨道交通配件研发领域,从成都走向世界,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以桥梁功能部件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凭着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声屏障还获得了8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据悉,今年将投入40亿元,用于为成都地铁3号线、4号线提供51列,共计306辆地铁列车的生产。预计2015年,新筑路桥的销售收入会超过100亿元。成都的本土企业,正向世界展示着“创新”的傲人成绩。

  新型声屏障为新二环路降噪

  在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陆云看来,轨道交通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旅客出行条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噪声污染已成为高速铁路发展的难题之一。“高铁建设要走绿色环保之路,噪声污染治理技术也应与之共同体现先进的水平。”这样的思考,让新筑路桥决心在声屏障的研究制造上开拓新的领域。

  陆云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公司就和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签订战略协议,进行声屏障材料的研究和测试。川大超高分子国家实验室研究出高分子吸隔声材料,吸音降噪效果十分明显。除了材料,在声学设计等方面,新筑路桥与铁二院合作,外形、工艺等方面又有新突破。

  最后,这款新型的声屏障首先运用于成灌高铁,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灌高铁的时速达到200公里,针对速度等级如此高的高铁,降噪方面我国并没有经验。我们率先把这种新的吸隔声材料运用在成灌高铁的声屏障上。在同样条件下,比普通的隔音材料再降噪3—5分贝。”声屏障还获得了8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我市的新二环路,让新筑路桥在声屏障研究上更上一层楼。“噪声源更复杂、离居民生活区更近、还要考虑到市民的采光权和隐私权,降噪的难度更大,但相应的,我们在设计工艺上也有更大的提高。”陆云说,这次的设计更多针对各种噪声源的特点,工程细节上有很多突破。“之后,我们将为该新技术申请专利,并将之运用到轨道交通上。”

  创新助力成都地铁列车生产

  陆云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筑路桥在2002年通过了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本部建立了设计研究总院,在成都和北京建立了设计研究分院,拥有11名国内权威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20名教授级专家团队与公司在科研课题方面长期深入合作,2010年成为“四川省科技创新方法与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新筑路桥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10余所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和科研课题合作关系,并在西南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和长安大学设立了“新筑奖(助)学金”,与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部第一、二、三、四、五设计院、铁道部大桥局设计院、中交规划设计院以及各省主要交通设计院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

  创新为新筑路桥带来的,是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美好的发展前景。2013年新筑股份预计将投入40亿元,用于将为成都地铁3号线和4号线提供51列,共计306辆地铁列车的生产。还将为国内其他城市150公里有轨电车线路提供有轨电车。据陆云介绍, 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96亿元,2011年上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10.51亿元,预计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成为国际领先的公共交通工程和民用建筑工程功能部件及设备研制供应商。

  成都助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迎着轨道交通发展的良好势头,成都快步跟上。经过不断努力,聚集了中铁二院、西南交大、中铁西南科学院、中铁西南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等轨道交通行业领军企业和顶尖科研机构,成立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新公共平台——四川高新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科技研发基地。

  此外,成都组建了“国家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成都市轨道交通协会”,开工建设了“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作为产业化成果的转化平台,产业园具备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总部商务、园区配套等功能,覆盖从勘察设计到营运维护等全产业链,开展金融、企业认证到人才服务的全产业服务。园区建成后将吸引超过10万人的高层次人才就业,年产值约1000亿元;以新筑路桥等企业为代表,通过合资方式引进北车长客开始地铁及现代有轨电车整车研发制造,已初步形成了覆盖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作为轨道交通发展领域的一分子,陆云十分看好成都在轨道交通发展的前景,认为在中国,除了北京,成都的轨道交通产业基础是最好的。“在成都,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轨道交通及其相关领域都有成果十分显著的研究开发,专利申报成绩也十分可观。不仅如此,成都也有很多相关企业正在挖掘轨道交通的市场发展潜力,这会让成都在不久的未来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陆云说,新筑路桥在未来将把发展的重心放在轨道交通车辆、建设装备、核心部件以及新材料等方面,进一步打进轨道交通产业的核心。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