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农业机械 >>正文
机械化创新打破棉花产业“双降”困局
发布时间:2013-11-12  来源:科技日报 

 

  时值深秋,各产棉大省已陆续进入棉花收获季节。在丰收之喜中,潜藏着产业发展之忧。

  我国是世界棉花大国,近年来却出现种植面积和种植效益“双降”趋势。专家们认为,“双降”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人力投入的不足。作为一个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的传统产业,在人力雇用成本上升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双向夹攻下,破解当前难题的有效途径只能是大力提升机械化水平,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提升机械化水平将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有机械设备的创新,更需从品种、栽培、管理到收花全过程进行综合布局。

  在河南安阳市的郊外,棉秆上的叶子已掉得差不多了,白色的棉花更为显眼。与往年不同的是,大片的棉田里看不到采摘棉花的农民,只有一台两人多高的采棉机在稳稳地向前开去。采棉机所过之处,棉絮被采摘干净,棉秆上仅留尚未吐絮的绿色花苞;当集棉箱装满以后,司机就操作机器将箱子打开,里面的棉絮被倒入拖拉机或卡车里……

  在机采棉现场会上,这台由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自走指杆式采棉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农科院研究人员以及种棉大户的注意。

  ——新闻缘起——

  采棉人工占总成本50% 用工成发展瓶颈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棉花面积占种植业的3%,产值达1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张永山说,近10年来,我国棉花面积从8889万亩下降到不足7000万亩,下降趋势显着。特别是黄河流域,棉花面积从3864万亩减少至2918万亩,年均减少157万亩。不但种植面积下降,种棉效益也在逐年下降。比如在黄河流域,种植棉花的利润约为246元/亩,但如果将小麦和玉米套种,每亩利润达346元。

  “面积和效益的双下降,核心问题是用工多,人力成本投入高,这也成为限制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说,棉花是劳动密集型的大田经济作物。相对其他作物而言,存在种植管理环节多、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其中,单是棉花采摘一个环节的人工成本就占到了总成本的50%。”

  李付广算了一笔经济账,现阶段,我国棉花生产用工每亩20个上下,人工费用超过1000元/亩。在长江、黄河流域棉区,籽棉的人工采棉费用为400—500元/亩;在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这笔费用已高达660—1300元/亩,占劳动力用工成本的80%。

  与先进植棉大国相比,我国棉花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小、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比较高。张永山说,在美国,籽棉采摘成本约80元/亩,仅为我国的1/5或1/16。美国生产50千克皮棉的用工量平均为0.5个工日,而我国高达15个。

  目前,我国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的基本是老、弱、病、妇、幼,农村劳动力短缺,也带动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李付广说,这导致传统以手工为主的植棉成本大幅上涨,效益下降。特别是在棉花收获环节,手工采摘生产效率低,收获期长,用工量大,条件艰苦,加上农时季节性要求,即使出高价格,在棉花收获季节,棉区也很难雇用到足够的人手。

  李付广强调,想要突破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机械化是根本出路。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0%的棉花是由机器采摘的,美国、澳大利亚、南美等农业发达国家已机械化收获率100%;西班牙、保加利亚和希腊等中等农业发达国家的部分棉花也是由机械采摘;农业欠发达国家阿根廷和巴西等国机采棉技术发展较快。

  李付广说,我国棉花机械化采摘起步较晚,不过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新疆兵团农场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全国领先,基本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

  黄淮海棉区机械采收试验结果也相当喜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召虎说,摘锭式采棉机采净率为87.4%—93.3%,采收效率为7—10亩/小时,含杂率约7.4%;指杆式采棉机采净率为86.3%—92.5%,采收效率为6—8亩/小时,含杂率约为10.8%。

  不过,“进口摘锭式采棉机每台价格约为240—270万人民币,国产机型售价也在120—160多万人民币,加上相应配套机具和保养、维修费用,成本更高,目前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面积推广应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总农艺师张建中说。

  为解决我国棉花机械化的需求,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依托行业科技(农业)专项研制了复指杆式采棉机。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石磊说,研发的复指杆式采棉机集采收、清花和集棉于一体,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还可适应不同的棉花种植模式,适合内地小规模种植棉花采收的需求;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等特点,每台估计约为30万元人民币。

  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还研发了配套的籽棉预处理装置。记者在现场会上看到,采棉机采摘籽棉,经籽棉机载、场地预处理装置处理后,被送入人工手摘棉轧花车间,完成轧花直到皮棉打包的整个流程全部实现机械化。

  “只有实现了机械化,才有可能实现快乐植棉的梦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说。

  ——专家建言——

  机械化需品种、栽培、管理、收花全程协调

  张永山说,要解决棉花生产中的降成本、稳面积、提单产等需求,就必须把农机与农艺棉花株型育种等结合起来,棉花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要相互协调。

  因此,在河南安阳全国机采棉现场会上,还展示了早熟适合机采的常规抗虫棉新品种“中915”等。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博士李亚兵说,该新品种铃期短、吐絮早而且集中;结铃性好、棉桃果枝始节高且分布均匀、果枝较短、植株紧凑、叶片较小、对脱叶剂敏感,落叶干净彻底,由于在早熟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等方面非常突出,易管理,适合全程机械化。

  “传统大田灌溉亩均用水500立方米,棉花示范田膜下滴灌技术亩均用水仅200多立方米。”李亚兵说,配套的膜滴灌技术使机械化种棉经济和生态效益更高。

  目前,我国西北内陆的棉区棉花种植连成了片,已有600万亩左右的机采棉面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棉花种植相对集中,一个种植户种植面积可达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这有利于推广棉花机械采摘;新疆机采棉的生产管理技术近年来发展得较为成熟,黄河流域机采棉管理技术也基本形成雏形。对此,在农业部行业项目和棉花产业体系的资助下,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以建立了棉花机械化采收示范试验基地,通过筛选新品种、明确关键性栽培技术措施、农机农艺融合等方向,初步探索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

  “传统人工整地、播种、灌溉、采摘等已不适应当前棉花生产的发展。我们必须适应新要求,切实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特别是采收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李付广说。

  ■ 延伸阅读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12年我国棉纺织品出口2625亿美元,占总额12.8%。

  1850年,美国开始研究采棉机开始,至今已有150年历史。1973年,美国采收棉花已经全部机械化。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采棉机主流产品是美国迪尔公司、凯斯公司和贵航集团生产的水平摘锭式采棉机。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