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研究报告 >> 免费报告 >> 汽车工业 >>正文
2012-2016年中国经济开发区运行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2-08-02 15:16:11  来源: 
一、形成产业聚集的导向
 
跨国公司的投资已从低成本的区位转向产业集群的区位。开发区内将形成产业聚集的导向发展,具体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开发区当前还是通过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园而形成企业的空间聚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地区政策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会使得企业向政策更优惠的地区流动的预期收益降低,从而显现出很强的植根性,与本地企业联系的倾向增加,将自己的生产、研究开发都置身于和周围企业的联系当中。从而进一步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更大范围的产生前向、后向联系,结成网络,并在“干中学”的过程中形成大量创新,使得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增强产业的集聚效应。二是高新技术公司的成长,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人力资本聚集。人才结构将更加适应高新技术产业聚群的发展,反过来又增强了产业的群聚效应。三是促进开发区内产业成长的区域文化正在形成。
 
二、功能综合化趋向
 
为了更加积极参加对世界范围内稀缺资源的争夺和市场分割,参与国内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开发区在开发发展方式上要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向机制、体制联动转变;在资本集聚方式上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在投资环境上由重点建设向综合建设转变;在行政管理方式上由事务型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变。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开发区从功能特征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北京为代表的科技工业园区型,它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相对突出;以上海为代表的产业基地型,比较突出传统产业的改造,呈现出依托大企业、大项目的发展模式;以苏州、青岛为代表的新城区型作为多功能的综合性区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作生活环境。今后,随着开发区功能的综合化,这三种类型开发区之间的差异将逐渐缩小。
 
三、多园化专业趋向
 
经济全球化要求国内企业需要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上组织生产,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这要求中国开发区的发展需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通过“一区多园”体制可以推进开发区在相同的空间面积和不同的空间位置上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各项政策,进而推动实现多点互动,优势互补,能更有效地利用市域范围内各开发区原有的开发基础和已积累的经济实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带动原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上新的台阶。我国目前大约60%以上的开发区正向“一区多园”模式发展。例如,上海的“一区六园”,南京的“一区三园”.许多开发区在采取“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时,还依据创业主体、产业和服务等归类方法,实行园区的归类建设和归类发展。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