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机电企业 >> 企业情报 >> 机床工具 >>正文
沈阳机床传统装备制造行业艰难转型
发布时间:2013-11-19  来源:中国机床网 

  “传统行业转型突围非常艰难,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有一定的未来发展的趋势。”11月3日,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永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随着全球传统经济形势进入衰退期,装备制造业在经历了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传统技术走到尽头,加上互联网的出现,探求新的转型之道成为包括沈阳机床在内的整个制造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谈及转型的初衷,关锡永对记者表示:“从2002年开始,中国就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机床消费国,连续11年,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沈阳机床2011年完成10.5万台机床,当时吓一跳,特别恐惧,这种持续的高速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想出服务的存量,这是经济形势、技术发展和未来趋势共同决定的。”

  与此同时,外资装备制造商同样在谋求转型升级之道,并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智能制造领域。

  11月2日,在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多家外资制造商对记者表示,随着新技术不断产生,全球制造业将会产生新的格局,智能制造将成为可能,而围绕客户服务则可能是竞争力的重建。

  艰难转型

  自2010年起,在机床行业还处于高峰期时,沈阳机床便提出了由传统制造商向现代工业服务商转型的策略,但效果并不明显。工程师出身的关锡永一番反思后总结认为,转型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人的思维惯性,不愿意发生改变。

  随后,为了继续推进转型,沈阳机床在产品、产业和业务结构上做了新的调整,试图用新的制度和机制来保障转型的继续。

  关锡永介绍,沈阳机床在企业内部进行一系列调整,首先,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产品重新定位为物美价廉,并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其次,企业结构调整,在人力资源配置上,设立新的组织-工业服务事业部。再次,业务结构发展变化,开展以机床为核心产业,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元化业务方向。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沈阳机床在国内已经开设了50家4S店,未来还要开150家,这些都作为沈阳机床向现代工业服务商转型的配套实施措施。

  谈起智能化制造,关锡永直言,这对传统产业来说是个噩梦,依据传统方式已经走不通了,传统生产方式必死无疑。

  “未来十年一切皆有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生产方式的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存在和信息技术交换的速度都会让其变成可能,传统方式要改变,而目前缺少的正是系统性的未来战略研究。”他说。

  而在互联网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变革将直接影响海外投资的方式,关锡永认为,未来互联网模式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过去制造业的转移,一个是按照成本,二是市场,三就是技术,但面向未来,这三个因素可能不是根本原因,在互联网条件下全球化,和以前有一个本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并不在于制造者本身,而在于用户,在哪都可以给全球提供服务,不需要再去收购。因此,沈阳机床的海外发展将会依据自身的能力,能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再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

  在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趋缓的今天,行业内竞争变得越发残酷,对此,关锡永则有超前的看法,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市场不是非彼即此,在大趋势到来之时,过去残酷的价格同行业竞争,可能会变成企业生态环境的竞争,竞争对手如果还用同样的方式拼杀只能双输,必须联合起来寻找新的模式和方向,未来三年全球经济环境会出现新的情况,规模大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共享一个生态体系。

  智能化趋势

  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正在催生智能化制造,引领新一轮制造业变革。

  11月2日,作为全球最大的轴承制造商,美国铁姆肯中国区总裁施博胜(Peter M. Sproson)表示:“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智能的全球制造系统,不仅仅只是整合制造业方面,我们更需要从供应商的角度进行创新技术。”

  据了解,2012年8月,铁姆肯公司为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机器人提供了关键轴承解决方案,此前,铁姆肯公司还曾为“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同样提供过超精密轴承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西门子中国区总裁吴和乐(Dr.Marc Wucherer)也认为,制造业的未来是4.0的时代,这个时代有更多的智能制造产品,这个产品不仅仅是一种输入输出开关,而是会相互联系,并且非常安全,因为互联网会把整个流程做到最优化。

  他同时表示,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客户不光需要很好的产品,也需要非常快速的服务。中国的产业不断升级,未来面临很多挑战,包括成本不断提升、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在智能制造方面,就应该更好地考虑客户的要求,进行量身定做,所以西门子把整个工业链分成四步到五步,包括设计、工程、制造、执行、运行、服务,都有很好的工具来运营整个产业链。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