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工程机械 >>正文
王瑞祥在中国机械工业成长型中小企业之星宣讲活动报告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2-08-17  来源:机经网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机联)组织开展的“中国机械工业成长型中小企业之星宣讲活动”,今天在京举行报告会,在此,我代表中机联向出席会议的各方面代表示热烈欢迎!向荣获振兴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之星的明星企业和企业家表示衷心的祝贺!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用。新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和全行业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机械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规模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内生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截止到2011年底,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近7.6万家,职工1700多万人。资产总额从2000年的1.96万亿元增长至12.23万亿元,总产值从1.4万亿提高到16.89万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201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13.9%)1.2个百分点,在工业中所占比重为18.57%,居各主要行业首位。实现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14%,进出口总额6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2.84%。一批主要产品产量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我们已经确立了机械制造大国地位。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行业职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方针政策的结果。其中,广大中小企业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国务院“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都对此做了专题的阐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近六成的经济总量和近一半的税收,提供了近八成的就业岗位。在科技创新方面,提供了约65%的发明专利、75%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主体和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中小企业近7万家,从业人员1400多万人,占行业职工总数的80%,完成总产值12,36万亿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73.2%,其中小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7.5%,远高于同期大型企业13.38%和中型企业20.61%的增速。实现利润8034亿元,占行业总量的66.87%,其中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8.53%,远高于同期大型企业(15.12%)和中型企业(10.56%)的增速。上缴税金3580亿元,占行业总量的63.11%。今年1-6月,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和销售产值8.7万亿元和8.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7%和11.6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1-5月实现利润4208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中小企业总产值在全行业占比超过60%,上缴税金与实现利润占比均超过50%。尤其突出的是,在大中型企业利润增速均为负增长的情况下,小型企业同比增长15%以上。 
 
 

机械工业中小企业在行业振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大为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更好地凝聚行业力量,从今年四月起,中机联牵头组织开展了以“展示中小企业风采,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中国机械工业成长型中小企业之星宣讲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推举具有专、精、特、新特色的中小企业和企业家典型,宣传他们的精神,推广他们的经验,带动更多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在机械工业振兴发展的宏伟大业中,为实现强国目标共同奋斗。同时,也想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进一步加强中机联与中小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诉求,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服务。今天的报告会既是这次活动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典型经验交流和信息发布活动。出席今天会议的是这次活动最终推选评定的171家明星企业和143位明星企业家代表,在你们身上,体现了一些共同特点:
 

一是不畏艰辛,始终坚守着实业报国的理想与信念。从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到进军高端领域,大家始终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拼搏,以高度的爱国情怀振兴民族工业。在大家的努力下,许多产品替代进口,一大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满足了行业发展需要,有的产品在行业独树一帜,成为知名品牌,占据世界第一,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我们深刻感到,这些企业之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胜出、成长,能够为建设机械制造大国提供有力支撑,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家普遍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振兴行业、强国富民的理想信念。二是不贪大求全,坚持走自主创新、专业化发展之路。被评为明星的企业,都是成长性好、取得成功的企业,都能够注意从自身实际出发,瞄准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集中有效资源,确定发展战略,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大家普遍能够做到舍得投入,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攻坚破难,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路子。许多企业就是打自己的特色,逐步在市场上立住脚、扎下根,学会在狭缝中生存,进而成为一个方面的领头羊、小巨人,做到了小企业闯出大市场,小规模做出大文章。三是不降低标准,敢于瞄准国内外先进标杆同台竞技。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产品质量、现场管理、营销服务到企业文化、队伍建设,都能够努力做到精心经营,精心做事,追求卓越,敢为人先,以品质与核心竞争力取胜。正是有了这些特点和优势,才使得这些企业在大浪淘沙的激烈竞争中,走过了沟沟坎坎,创造了立于不败之地的业绩。这是我们行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很好地宣传、推广和发扬。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机械工业由大到强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但同时也面临着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带来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国际上,美国等经济发达体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重振实体经济,发展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和制造业制高点。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实行优惠政策承接先进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形成了“前阻后追”的局面。加上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复苏乏力,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一波三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围绕市场、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妥善应对,抓紧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已成为燃眉之急。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已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改变,发展趋势向好仍然是主流。但在推进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国内市场实物产品需求总量增长趋缓,对装备产品的水平及质量要求提高;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求更为紧迫;成本上升压力加大,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资源及环境约束趋于强化,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我们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技术积累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方式粗放,高端依赖进口,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缺失,大而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我们要实现机械强国目标,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进入“十二五”,我们已经面临为实现机械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中机联针对内外部形势与行业发展现状,已经组织力量编制了机械工业“十二五”总体规划、专业规划与专题规划近30项,提出了行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今年初,我们又按照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和行业总体规划要求,提出了“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加快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确定了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目前,行业上下正集中全力,为实现目标任务努力工作。中小企业作为行业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样肩负着光荣神圣的历史使命。我希望广大中小企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一要进一步提振信心,做好各项工作,为稳增长保全局做出贡献。当前,稳增长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最近,为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召开重要会议,对稳中求进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我们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攻坚克难,实现稳增长的目标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并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应该看到,在目前形势下,由于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增强,市场竞争加剧,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可能会更多更大,而且这种状况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增强危机感,认真研究各种困难因素,制定妥善应对措施,为企业摆脱困境创造条件。同时,要增强必胜信心,冷静面对,抢抓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始终把握发展主动权。当前,特别要牢牢遵循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经济下行的各种矛盾,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目标,为保全局做出贡献。
 

二要坚持特色发展,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今年初,中机联提出了机械工业“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加快装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和途径目标。其中,重点要实现由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向整机与零部件并重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实物生产带动向依靠实物生产与制造服务业协同拉动转变;由重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粗放管理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尽快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附加值,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全行业都在结合实际,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针对薄弱环节,确定升级目标,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广大中小企业也要抓住机遇,找准短板,制定措施,在转型升级中取得实质性进展。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