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数据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机产业数据网 >> 行业聚焦 >> 行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电工电气 >>正文
节能灯含汞富含危害视力蓝光
发布时间:2013-08-01  来源:解放牛网 

  代表建议要制定行业标准和回收机制

  “不要淘汰白炽灯!”在今年两会上,网友张力刚通过人大公众网上的网络热线提出,不要因为有了节能灯泡,就淘汰掉白炽灯泡。节能灯含有汞,废弃的节能灯泡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建议不要淘汰白炽灯,让白炽灯继续上市,而要淘汰节能灯,因为它是一项坏的发明。”

  对这名网友的意见,不少人大代表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是否要对节能灯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及相关规范?在报废和淘汰现有节能灯管时,是否尽快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并利用合理完善的报废机制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呢?

  应对蓝光制定行业标准和执行法规

  市人大代表吴建荣提交的一份议案中表示,关于LED照明产品富含蓝光有害健康需要立即制定行业标准及相关执行法规的议案

  节能照明产品中的LED(发光二极管)和荧光灯富含蓝光,对视力健康有危害,目前没有制定相应标准,缺少强制政策,对于人的健康带隐患。他提出,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有30-50%的补贴,包含民用的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和半导体LED(发光二级管)照明产品。在对应政策的激励下,节能照明设备正普遍取代原有能耗较高的照明设备,其相关产业也因此高速发展。

  节能照明及其相关产品的潜在蓝光危害已经是被科学证明且被标准规范的。但由于缺少相关规范和要求,在产品质量和照明规范等方面未受重视。因此而产生的健康隐患,将可能影响几代人的视力问题甚至生活质量。“如何能在享受高效节能照明带给我们能源节约的同时,降低甚至消除其在蓝光伤害方面的隐患,这需要相关质量体系,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才能系统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的推广在具体用途上需要区分对待,不能简单的按照其节能效果来判断推广的必要性。对于阅读功能型的场所,例如图书馆等场所,需要和其他公共场所的照明需求区别对待,阅读区域的照明产品需要强制蓝光伤害照明标准的执行。对于视网膜尚在发育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所活动的场所,如学校等也需要强制蓝光伤害照明标准的执行。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中对于蓝光的伤害已有明确的检测标准和危险界定,“应在照明及其相关产品上强制执行该标准。” 同时,也应该在照明产品要有明显警示提醒,使市民购买前增加对产品使用场所人群有正确的了解。

  制定回收处理规范

  节能灯已然在生活中出现,对于它带来的一些遗留问题如何处置?市人大代表丁明等提交的“加快制定上海《废旧气体发电灯回收处理规范》的议案”中提出,上海作为国家推广节能灯的典范城市,在2009年和2010年以政策补贴形式进入居民家庭的节能灯达2700万支,普通节能灯的使用寿命为3年,现在已进入集中报废期,它的回收处置已迫在眉睫,但至今都还没有相应政策法规。

  丁明提出,一支节能灯含汞量可达5毫克,而一支含5毫克的废旧节能灯处置不当,可能污染多达50吨的地表水。如果节能灯破损和外泄,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但目前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群众并不清楚这一后果,随意处置的问题极为严重,因此要尽快制定废旧节能灯的政策法规。

  丁明建议这一法规至少应明确回收处理工作原则,明确执法主体、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执法主体与相关企业、机构部门关系,同时还要明确市、区县执法局及下属专门机构的配置及隶属关系。此外,还需要建立对环保部门、相关企业、机构以及社区居民的奖励机制等。

  废旧节能灯的处理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宝山区蕴川路上的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是全市唯一一家持有环保部颁发处理含汞废弃节能灯许可资质的单位。该中心对废弃节能灯的年实际处理能力为1700吨,但2011年中只回收处理了节能灯及荧光灯近180吨左右,而全上海每年报废的节能灯和荧光灯要近2000吨。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节能灯被当作普通垃圾处理了。

  市人大代表钱翊樑也建议,要在各个社区、居委会设立回收点,并建立定点的废旧节能灯管回收处理中心。“将旧灯管作有效的回收处理,需要政策的支持,建议政府考虑给予适当补贴,在经过成本测算后,采取‘以旧换新’并贴一点钱的方法,鼓励市民以旧灯管换取新的节能灯管,只收取成本费,或干脆免费调换。”这样一来,才能有效地收集废旧节能灯管,便于进行集中处理。        

关键词: 蓝光 视力 照明产品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您可能对以下信息内容感兴趣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邮编: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电话

网站简介 /本网动态/产品与服务/诚聘英才/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2012中机产业数据网版权所有 中机院机电市场研究所主办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4层(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紫玉写字楼13层(100037)
咨询电话:400-008-5078(免长话费)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备08008382号-7